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

时间:2025-08-12 21:10:30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15篇
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15篇

读完一本名著以后,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,记录下来很重要哦,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。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1

林徽因,这个睿智温婉的女子,出生于诗意含蓄的杭州,是不染纤尘的一代江南奇女子,也是在百花争艳的民国里,一道独好的风景。她如莲般地绽放在这个渲染的红尘中,永远带着一份安静素然的优雅,走过的地方,有一树一树的花开;呢喃的梁间,还留着余温优存的梦。

都说世相迷离,我们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。可林徽因没有,她的性情不曾放纵,亦不曾破碎,所以即使是春天过了,她也仍然苍翠如初。她温和却不软弱,清新却不薄冷,安静却不寡淡。林徽因这个清澈若莲的女子,没有张爱玲的傲气,亦没有三毛的放逐。她活得乐观而执着,坚定又干脆,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,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,也不曾为他人所伤。她是那样的温婉又坚韧,诗意又真实。

最令我感动的是林徽因对于事业和文学的执着与热爱。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,她力主保存北京的古城风貌,并提出了修筑城墙公园这个新设想;文学是她心灵的乐章,给乏味枯燥的人生描上色彩,让灵魂自由伸展,生生不息。而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,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的容颜。可病弱的林徽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,哪怕病到形销骨瘦,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文字和事业。

人生的每一次遇见,都应该是前世缘。读林徽因,我们必然会去读她的情感历程。在他的一生里,徐志摩是她最初的梦,梁思成是她相伴的红尘,而金岳霖则是她相守的蓝颜。她爱得清醒,爱得透彻,安然地行走在她的世界里,牢牢地驾驭着属于她自己的情感与内心。林徽因没有同张爱玲一样沉迷在爱情里无法自拔,亦没有三毛在爱情中的自由随性。她渴望的不是遗世独立的孤高,不是惊世风华下肆意燃烧挥霍的光阴,而是如寻常人家最渴望的那样相夫教子、柴米油盐。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,过安稳平淡的生活,他们相敬如宾,从生活到事业,都如此和谐。或许她的选择是正确的,至少她这一生恰似白莲,纯粹静好,波澜不兴。

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》让我读到了一个如水般温柔,如风般神秘,如竹般坚毅的林徽因。她的温婉和坚韧拖起了我梦中的蓝天,她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人间四月天。
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梦中的白莲,我的林徽因。
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2

很久没有写过读后感了,还记得那会上小学的时候,以前每读一篇文章,老师总是要我们写读后感,或许那时的我们是为了应付吧,基本上每次写读后感都是按照固定的格式:就是这篇文章写得什么什么,那个主人公有什么什么样的精神,他/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怎么样怎么样学习,我们以后应该怎样怎样做。这就是小学时候的读后感。呵呵,想起来真是感觉挺有意思的。

近日,经同学推荐,进入了一个图书网站,翻阅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后,始终都不知道哪本书好,总是感觉那些书写得很空洞,都是讲些大道理,如果我真的买这些,读的我都会打瞌睡的。偶然间,我的眼神定格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几个字上,我不知道为什么,有种说不出的感觉,觉得这里面很有故事,当我在网上浏览了大概后,我才知道这不就是高中时候学《再别康桥》时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个故事吗?虽然已记不清老师当时讲的些什么,但是却还迷迷糊糊的记得那个著名的诗人徐志摩。这吊起我胃口,我很好奇,当时到底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徐志摩写下的这首诗。于是毫不犹豫,我订购了这本书。

闲暇之余,读完了它。读完了林徽因,这个伟大而聪慧的女人的一生。我没有像很多看客一样看着他悲惨的一生泪流不止,而是静静地品味着他这不平凡而又毫无遗憾的一生。她这一生足够了,他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,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,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,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,并且在自己的事业上辉煌了一生。她是幸福的,她让三个卓越的男人为她痴迷了一生,而她可以将这三份感情打理的妥妥帖帖;她是美丽的,她的一生像夏花一样绚烂。他们曾经的康桥之恋,最后徐志摩却为了赶赴她的一场演讲而坐的飞机坠入谷底,葬送了自己的生命。她永远都是一杯淡雅清茶,那素净的芬芳在每个人心中久久地萦绕,无法散去。
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3

一身诗意千寻瀑,万古人间四月天

她是多少人梦中期待的白莲,她被整个世界温柔以待。她走过的地方,有一树一树的花开,她呢喃的梁间,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。

有人说,她是个明媚的女子,有人说她是个温婉的女子,亦有人说她是个薄情的女子…。.

关于,爱情

她是个爱得坚决,爱得彻底,爱得义无返顾的女子。然而,无论何时,她的内心都是那样的山明水秀,她永远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。当那场康桥之恋完结之时,她决绝的背影,也要比众人优雅。

她这一生,有梁思成的悉心疼爱,的苦苦追求,及徐志摩的深深苦恋。然而,也只她,唯有她值得这三个男子为她倾尽一生。她的才华横溢,她的风华绝代,又有谁可与之比拟?

徐志摩,这也许是她这一生最爱的男人。然而,在面对张幼仪时,她却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,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。

金岳霖,这也许是她这一生很敬重的男子。虽然,他苦苦追求着她,但她仍能放好姿态,与之相处,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友情。

梁思成,这也许是她这一生最依赖的男人。她足够幸运,能拥有梁的终生疼爱两人能携手走过千山万水,共同完成相约白头的完成使命。这就是世俗所难以理解的爱情。
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4

我们都是红尘中的匆匆过客,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悲欢离合。——题记。

也不知是在何时,我已爱上了这个静美慧敏的江南女子——爱她的娴静如月,晃晃然如若白淡的月光;爱她的才气无双,媲美芳香四溢的白荷;她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,而那种美,来自于一种灵魂的生命。

林徽因,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,或许本就是洗去尘世浮华的一方霖雨,静而净。

林徽因总能带给我一种安静,不管是她的人还是她的名字。总感觉她的安静是超脱于繁华的一种皈依。无论是走在寂静无人的青石路上,还是在繁华热闹的都市大街,都能让我那颗躁动的心有所依靠,而那种依靠,来自于最本真的心的归属!

有人说,少女最初的悸动是最刻骨铭心的。每当我的脑海中显现林徽因和徐志摩在康桥上露出的甜谧笑容时,泪水总会将半个书页打湿。闭上眼睛,双眉紧锁,脑海中又浮现出你黯然回首离去的身影。它越走越远,只是留给路人一个无绵的尽头,不断地伸向残血的夕阳。我想知道你听从了你的心了吗,不管它是不是世人眼中最好的结局。我不懂了,但,或许只是有点读醉了。抬起头,泪水早已模糊了本已迷蒙的天空。是啊,爱情和家庭,或许,还有些差距。哪怕是撕心裂肺的疼痛,也无法占据你文静脸庞的依旧。外表平静的你,不知此刻内心是否已掀起 ……此处隐藏11811个字……他对林微因情有独钟,并且廿愿终身不娶。可想而知,用情之深。他的爱像春雨一样,润物细无声。不打搅,不惊扰,他在林微因无助的时候出现,然后又潇洒而去。他沉默的爱就像林微因的影子,不离不弃。

微因知道金岳霖的爱,也曾动摇过。她对梁思成说:“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,真是苦恼。”梁思成的心沉了一下,却不动声色地说:“你考虑清楚,我尊重你的决定。”

她把梁思成的话告诉金岳霖。金岳霖无不敬佩地说:“思成的大度,我惭愧不如。你是幸福的。”

有夫如此,夫复何求?微因最终与丈夫安定厮守一生。

这个美丽的女子,本可以与浪漫结缘一生。偏她做出了让人费解的选择。她很清楚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她并非不爱康桥上的那个男子,她只是明白,平凡才是自己的归缩。

微因对梁思成的爱,不浓不淡不烈。梁思成在结婚前问:“为什么是我?”她说“答案要用一辈子去回答,你准备好听我了吗?”她用睿智回答了梁思成的问题,用一生的承诺解答了他的疑惑。她除了工作,回到家中第一时间就是抱他们的女儿。在丈夫其他人的眼里,微因就是一个贤妻良母,好得没话说。

微因的一生就像一个传奇。她的出生,她的美丽,她的才华,她的经历,无一不令人感叹。

微因是幸运的,幸福的。她让三个爱她的男子因她成为挚友,不增加任何一方的烦恼,进退得体。如此出色,我想,也只有她能做到了。
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14

“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”这句话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心生暖意吧!——白落梅

外面北风飒飒,翻起床头的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,于是不知不觉走进了幸福而又薄凉的人生中。

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,曾经走过人间的四月天,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。林徽因,许多人梦中的白莲,可望而又不可及。唯有那三个男子,生命里,不可或缺。集结了一切优好才情于一身。写作方面,美女诗人、作家,带着自己或喜或悲的情绪徘徊在诗的海洋当中;事业方面,杰出建筑家、设计师,奔波于世界各地,亦活在万丈光芒之下。这样,又怎么能让人对她不倾心呢?

白落梅笔下的林徽因是一块美玉。一块值得让人去珍惜去探究的美玉。那个三个爱她男子面前是多么地完美无瑕,无瑕到就算是错了也依旧错得那么唯美,错得那么理所当然,错得让人不忍责怪…

徐志摩为她徘徊在康桥,申请等待一场旧梦可以重来,那时,无瑕的少女;梁思成与她携手共渡命运的长河,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,那时,一个人妻;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,痴心不改守候一世,孤独终老,那时,无以回应。

可她懂得人生的飘忽不定,要学会随遇而安。决绝转身离开风流佳人徐志摩,转身邂逅相守一生的梁思成。尽管她与徐志摩情投意合,但她与梁思成却是命定终生。

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,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,亦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,更让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。不管如何,命定之人始终是梁思成,与她长相厮守的人也是梁思成。

也许,对徐志摩更多的情窦初开的真爱,让他百般的依恋。

也许,对梁思成更多的本命鸳鸯的责任,让他溺爱有加。

也许,对金岳霖更多的则为对默默守候的感动,让他不离不弃。

当我看到林徽因逝去后,金岳霖与她孩子生活在一起,孩子们还尊称他为“金爸”而梁思成却娶了自己的学生。顿时百感交集,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情感始终至死不渝,而对于梁思成呢?应该责怪他痴情吗?

其实,所谓的情深,不过是交付一切,忘记时光,忘记自己,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。多风多雨的红尘路上,客来客往,缘定三生的又能有几个?纵是过奈何桥,也得有个先后之分呀!这样,又有谁等得了谁呢?月的盈亏,只是送尽了人的生死离别,而那轮纤素,又何曾超变过?人世苍茫,千年一恍而过,人类其实一直在重复着相同的冷暖爱恨,喜怒哀乐。既然我都是过客,就携一颗从容淡薄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—

轻轻地走了

正如我轻轻地来

挥一挥衣袖

不带走一片云彩

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多么地惆怅,多么地落寞。问世间情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许。

一生一世,听上去多么漫长,其实回首转瞬即逝。每个人的生命长短不一,所能做的只是活在当下,不要留太多的遗憾。

怀旧是一种孤芳自赏的高雅,什么意念都在指缝间散作缤纷的雨。逝去的留年无法重演,过去的风雨早已成为回忆,一切都已尘埃落定。这似水流年的时空里,只能抓好当下,别让逝去的成为一生的遗憾与后悔。

若安好,便是晴天”这句话,这本书,读了不只心生暖意,却也心生凉意。

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15

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,笑响点亮了四面风……”

不知是何时,贪恋上了江南朦胧的风雨,看着远处的山清水秀化为一帘幽梦。总是想起那百年前素净淡然的女子,想着她的音容笑貌,慢慢在记忆中化为一朵白莲。

她,叫林徽因。在民国,成为一段神话。用他素雅轻灵的容貌,高贵纯净的气质,无比伦比的才情,迷醉了世间形色男子。她的一生,更成为一个传奇。

你去过康桥吗?未曾。那在伦敦烟雨中若隐若现的甜蜜,是徽因心中最可爱的梦,也是无从言说的伤,那一个决绝的转身,那一个淡漠的背影,在视线中化为一个模糊的点,消失不见,多少人为此扼腕叹息?只有可惜,不解。何曾想过,那一种承载了酸涩无奈与伤痛的转身,未尝不是一种彻底干净的解脱。

我无法揣测徽因的想法。她只是太清醒,太理智,她深知自己要的是什么,她再优秀,也只是凡夫俗子。徐志摩是梦,一个很美的梦。人人都有做梦的资格,却也要为梦承担后果。紫陌红尘,烟火太过迷乱,熏得我们不敢呼吸,岁月是无声的巨大染缸,没有几人能保留洁净如初的自己,它太残酷,也太现实。徽因做不起这个迷离的梦,所以选择转身,她要的是炒米油盐的温馨生活,整日的风花雪月固然美好诗意,却也太过虚假,再美的梦,终有醒的一天。曲终人散的落寞,这不是她该有的姿态,她想要步入凡尘,想在凡尘之间开创自己的新天地,这样的她,活得真实,活得精彩。

每读至此,总喜欢看看窗外,看那些在城市灰暗冰冷的天空下积极奔走的人们,“人类最在乎的是拥有而不是存在”,似乎,真的是这样。欲望,战友,是任性丑陋的本源,也是无数人狼狈不堪满身伤痕的缘由所在。徽因,你后悔吗?她不会的。有时候,存在比拥有更加重要,她的转身,正是因此吧,为自己,也为心中所爱。

“各自安好”。这是一句曾让我痛彻心扉的话。毕业时,她送给我的最后一句话,惺惺相惜了三年的友情,最终还是抵不过命运的沧海桑田。慢慢地,不再去责怪她的无情,毕竟,还太小,面对未来,任何一件事都会让我们措手不及。放下,淡漠,冷静,酸涩到尖刻的感觉,慢慢退去,学会了放下,轻轻抚平心中的伤痛。懂得了这句话,更懂得了徽因,懂得了她那一个急促怅然的转身,那一份安静自制的姿态。

欲望是无穷的,理智却并不是冷漠。爱,不一定就是要相知相伴的甜蜜,遥遥相望的倾心。守护才是一种刻在石碑里的爱。莲开的温婉;春风的蜜意;无私的默默守护;不为别的,只因懂得,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,你是人间的四月天。

《读《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》有感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